芒市江东乡人民政府

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知识

浏览量:1939    作者: 日期:2023/6/20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要警钟长鸣,粮食生产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常抓不懈。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这就要求我们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我就讲过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2021年12月,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的讲话
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文章来源: